类型:
砂缸过滤器:适用于大多数泳池,过滤精度10-20微米,需定期反冲洗。
硅藻土过滤器:过滤精度达1-2微米,适合比赛级泳池,但维护成本高。
一体化过滤系统(如壁挂式):适合小型泳池,节省空间,但过滤能力有限。
选型要点:
根据泳池水量选择过滤流量(循环周期≤6小时)。
配合吸污机(如手动/自动泳池吸污机)清除微小杂质。
主流方案:
选型建议:
公共泳池:优先选择 紫外线+氯 或 臭氧+氯 组合,兼顾高效与安全性。
高端泳池:采用 金属离子+氯,减少化学刺激。
类型对比:
选型要点:
根据气候选择:北方低温地区优先热泵+备用燃气锅炉;南方温暖地区可选空气源热泵。
计算热损失:公式 Q=mcΔT
(水量×比热容×温差),匹配加热功率。
工作原理:
回收室内湿热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,冷却除湿后回送干燥空气,节能率可达60%以上。
优势:
一机三用:除湿+加热+新风换气。
精准控湿(湿度50%-60%),防止结露、霉菌滋生。
适用场景:
中大型室内泳馆,年使用频率>200天,预算充足。
类型:排气扇、排风机、新风系统。
缺点:
能耗高(频繁换气导致温湿度波动)。
无法回收热量,冬季需额外加热补偿。
适用场景:小型泳池或临时场所。
除湿量:按泳池表面积×0.02kg/m²·h计算(如50㎡泳池需1kg/h)。
通风量:按每小时换气6-8次(参考公式:风量=体积×换气次数)。
温控精度:±1℃(恒温泳池需选变频机型)。
水处理:砂缸过滤+紫外线消毒+电加热。
通风:组合式除湿热泵(兼顾除湿与加热)。
水处理:硅藻土过滤+臭氧+氯消毒+空气源热泵。
通风:模块化除湿热泵+独立新风系统(防交叉污染)。
水处理:一体化过滤+紫外线+热泵辅助加热。
通风:双热泵系统(除湿+泳池加热+建筑供暖联动)。
协同性:水处理与通风需联动(如除湿热泵联动循环过滤系统)。
节能性:优先选择热回收设备(如热泵),降低运行成本。
冗余设计:关键设备(如水泵、加热器)备用率≥20%。
水处理设备:每月清洗砂缸/硅藻土滤芯,检测消毒剂余量。
除湿热泵:定期清理蒸发器、冷凝器,防止结垢堵塞。
游泳馆设备选型需以 “水质达标、能耗可控、运维便捷” 为核心:
水处理:过滤精度、消毒方式、加热效率三者的平衡。
通风除湿:优先选择热泵技术,兼顾温湿度精准控制与节能。
建议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水力计算与系统设计,确保设备匹配场馆实际需求。